我观察了那些厉害的人,他们教会了我这 5 件事

2020-08-17

来源:进击的阿秀

作者:进击的阿秀

原腾讯副总裁、知名技术专家吴军老师,曾经在他的得到专栏提到一个故事:


谷歌刚进中国的时候,招了不少中国工程师,按理来说这些人能进入谷歌,应该技术能力非常强,但事实上谷歌对这些人的评价是「出工不出活儿」,北京这边三四个工程师完成的工作,可能都抵不上谷歌总部的一个工程师。


吴军后来深入研究了原因,发现并不是他们在智商、情商、能力、积极性方面有什么缺陷,而单纯是因为他们「不会工作」。


对你没看错,就是「不会工作」。


在谷歌总部,每年新进的员工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总有很有经验的老员工,帮助新员工学习「如何工作」,比方找到什么是正确的事,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学会学习,学习如何与人协作等等。


随后,谷歌总部就陆续派一些优秀的老员工,来向中国团队传授经验,帮他们梳理工作、建立流程。


中国工程师「出工不出活儿」的情况得到了改善,也得到了总部的认可。


我相信被招到谷歌的中国工程师,各方面都是人中龙凤,但并不代表他们的表现也一样优秀。


我们常常能见到很多类似的情况,有些人明明学历不错、很聪明、情商高、很刻苦,但就是没什么成绩,甚至不如一些资质不如他们的人,过得很不如意。


后来我自己创业,认识了很多特别厉害的人,对比之下我就理解了吴军老师这番话,很多人可能根本不会工作。


那些高产出的人,可能在这 5 个层面有巨大的优势。


找到一个好的导师

你就能够光速成长



有人说事业的成功要靠「高人指点、贵人相助、个人努力、小人作梗」,第一个层面就是高人指点。


所谓高人,就是那些有能力在关键时刻给你点拨的人,他们有能力展现你不知道的世界。路本来就在那里,但是没有他们指点你就看不见。


最近一条微博引发了一些争议,说不要过度地依赖读书、自学,因为这本质上是用你过去的认知和经验,去理解和学习新世界,这样受制于你的学习能力、过往经验、实操能力,是极其低效的,甚至你走了弯路也不知道。


更高效的方式是去找高人指点,让他们从更高认知维度上拉你一把,这对他们来说很简单,但对你的帮助却是革命性的。


就像我们上学的时候,可能你钻研半天的题目、知识,老师只需要三五分钟就能给你讲透彻。因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跟你并不在同一个层次上。


这就好比你在都市丛林里辛苦问路而不得,但是有导航软件的人,却能一下指出路在哪里。


但贵人是求到的,而不是等到的。


前一段时间有个业内知名的编剧,他们工作室想要自己做新媒体,经朋友介绍找到了我,想要咨询做新媒体的经验,上来就发了一个很大的红包。


我说老师你太客气了,大可不必发红包。


但是这个老师非常坚决,他说我在占用了你的时间本来就应该付费,而且我直接找你咨询,省去了我自学的大量时间,还躲过了很多弯路,既然是你吃亏我受益,那么发个红包再正常不过了。


但是这个老师不是发一次红包,而是每次求助都发大额红包,就这么着我一路帮他确定了运营方案、搭建了新媒体团队、介绍了互推和广告资源,甚至最后还莫名其妙成了他们的新媒体顾问……


如果这个老师最开始只是问问,那我可能也会真诚作答,但是绝对不会投入如此多时间精力。


短短不到两个月,他们的公众号、微博、短视频业务就已经扎好了基本盘,双方还皆大欢喜,这不是双赢是什么?


不要轻易设限

你的能量远比想象得更大


说句比较鸡汤,但也很实用的话,不要轻易给自己设限,你的能量远比想象的更大。


我以前操盘过一个学术类的项目,其中一个环节是邀请知名学者。


我的操作路径是:发邀请函-没回-算了。


因为我觉得自己人微言轻,这些院士级别的学者,不答应我是正常的,所以我只能广撒网,捞到谁就算谁。


但我同事不是这样,邀请的学者发邮件没回:


打听到这个老师每天下午在清华西操场跑步,就去清华找他,连续一周陪他跑步,直到他同意;


打听到这个老师有什么讲座、课程,就一遍遍去现场商谈,上了这个老师一个月的课,直到他同意;


老师对陌生人有戒心,就拜托老师各种朋友、弟子介绍……


他想邀请的学者,基本都邀请到了,而且他还做了很多后续的工作,跟很多大牛老师成了关系不错的忘年交。而我……学到了踏入职场后的第一课。


我每天在后台收到 N 多批判我的留言: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这一套太难了,一般人根本坚持不下来;


普通人想考名校研究生太难了,别说你的经验,幸存偏差懂不懂;


我穷且工作忙,根本没时间学习、进步,你对现实真是一无所知……


其实他们说的都对,职场太难、进步太难、学习太难、考学太难、改变太难……但不恰恰是因为难才有价值么?啥啥都难,做梦不难,但你也不能总做梦吧?


想起来都是问题,做起来才有答案。


试一试再死,也远比被自己吓死好得多,更何况是是说不定就成功了呢?这句话确实很鸡汤,但是很多人就是输在「我认为我不行」上。


不要过度自信:

90%的「光速成长」

都是因为大势至


我们来说点跟刚才不太一样的:不要过度相信自己的能力,对现实要保持客观。


别着急,这不是打脸。


很多人总是聚焦于「怎么提升能力」,但实际上提升能力和个人努力,可能没你想象的那么重要。


如果你能够仔细梳理一下,过去几年所有的 90 后大厂副总裁、毕业三年年入百万千万、35 岁财务自由的这些主角,往往都是因为是吃到了行业的红利。


个人的光速成长,要依靠大势至。


比如我认识的一个90 年的朋友,他当年没考上研究生,毕业就进了一家初创公司。因为公司发展不明朗,很多人又找到了给钱更多的工作就都走了,他资历浅不好找工作就留了下来,负责一大堆当时看起来没什么前途的业务。


谁知道这家公司赶上了移动互联网大潮逆势上扬,做到了几十亿美金的量级,这个兄弟作为初创员工也一路升到了公司副总裁,不到三十就年入千万。


周围人都很眼红,只有他自己很焦虑,因为他总觉得自己才不配位,不值这么多钱……


虽然他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好,但他确实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里光速成长,也收到了巨大的回报。


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首先,要对自己的能力保持客观,留一只眼睛看世界。


有个创业的老师说,你问所有创业者,他的成功率是多少,谦虚的可能回答五五开,不谦虚的可能说七成概率会成功。


但实际上呢,创业成功的总概率连 5% 都未必有。


不要对自己的能力、努力、运气,抱有过高的期望,而是要留一只眼睛观察世界、行业。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强如乔布斯,八九十年代市场和技术不成熟,也只能被苹果扫地出门;强如杰克马,六七十年代创业也会 100%失败;强如巴菲特,如果 1929 年大萧条前杀入股票市场,说不定也上了天台了……


如果你忽视了大环境的辩护,总是觉得自己特别强,那你反而很危险。


其次,尽可能寻找一个潜力巨大的行业和公司。


最近蚂蚁金服准备上市的消息,大家都看到了吧,至少上千人要财富自由了,不香么?


不少人在钱没多少、破事巨多、天花板低的行业里苦苦挣扎,你说图啥呢?



时间管理:

没价值, 0% 投入

有价值,120% 投入


我发现很多牛人都特别珍惜时间,他们也都有自己的一套时间管理理论。


1)时间复利是惊人的


我有一个研究生同学,他是台湾一家大型广告公司的老板,在他六十岁的时候我们成了同学。


他说他从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一个信念,虽然我万事不如人,但是如果我在一个方向上投入足够多的时间,那我就能够取得成功。


他说过一句话,很像现在流行的一句金句:别人喜欢周末,是因为周末可以休息;而我喜欢周末,是因为竞争对手在休息时,而我可以努力追赶。


他说甚至在结婚那天,他都工作到凌晨两点,因为他做过一个计算,如果每天多工作一小时,那么一年下来就是 365 个小时,如果按照 8 小时工作制计算,那每年就多工作了 45 天……


这个工作强度,着实有点变态。


2)时间管理没有中间状态:不很有价值=没价值


前一段时间演员小陶虹的一段采访火了,她说:


演戏这件事,如果你有天赋,你一定要百分之百努力,如果你没有天赋,那你可以考虑干点别的。



很多事情就是没有中间状态,时间管理也是一样,如果这件事情有价值,那你一定要投入 120%的努力,如果没什么太大价值,你就尽可能 0 投入。


如果记录自己的一天,就会发现你大多数时间,都在干一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比如微信聊天、刷短视频、漫无目的学习、机械性的工作……


时间管理这件事,是没有中间状态的,有价值的事就应该全力以赴,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就应该坚决放弃。


这就是我说的,做正确的事,远比正确地做事重要得多。


3)善于规划时间,形成自己的节奏


大多数人的工作和生活,基本没什么规划,更谈不上节奏了。


但是我发现很多特别牛的人,都有自己的节奏,过去的一年我自己也在践行这一套方法,感觉受益良多。


有个精通时间管理的老师说,我们的很多 Flag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我们不能坚持,而单纯是因为没有规划,要么是把这个 Flag 忘掉了,要么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耗散了自己的精力。


我就开始践行这一套理论:


首先是模块化管理时间,在固定时间做固定工作,而不是想起来就做。


比如我每天上午起得晚,所以上午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我就把每天最零碎的事情,比如团队沟通、运动,都安排在上午;


把下午的大块时间用来写文章、深度思考、学习;


我每周六的上午,都用来整理家务、打扫卫生;


每周天的下午,都是复盘、做选题的时间;


大多数电话沟通,都是在坐车的时候打的……


如果每天的时间都相对固定,就不会有遗忘了,也不会因为任务的转换,让时间变得碎片化,降低了效率。


其次是写工作日志,定期总结。


贺学友老师是阿里巴巴中供铁军的著名销冠,有一次我恰好去拜访他们公司,顺便参加了他们的内部会议。


会上他完整分享了自己「早启动、晚分享」的管理策略,每天下班前,都会要求员工记录、总结、反思当天的工作,并在第二天的启动会上,给出解决方案和执行路径。


这样显著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老板能针对性地帮员工解决问题,员工成长速度肉眼可见。


第三是清单革命,有计划地工作。


有计划的工作,能够让你在繁重的工作当中,始终紧扣重点,还能够做到不慌不忙,完美驾驭工作。


错中求对:

绝不试图捍卫过去


我发现很多事业上特别强的人,往往不会玻璃心,即使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在问题面前也会展现出巨大的灵活性。


同样很多人喜欢自我欺骗,试图捍卫过去。


有很多读者朋友请我看他们的文章,希望能够给予建议。


我看过近百篇文章,大多给了客观评价,比如话题选择冷门、素材详略不得当、价值观有问题、故事讲述方式不吸引人等等……


但不少人嘴上答应,要么下次却又发来一样的文章,继续辩解自己想法的合理性;要么是恶语相向,认为我有眼无珠;还有不少人直接拉黑了……


后来我就索性不再看投稿了,因为我发现很多人面对问题时并不客观,他们宁愿忽视问题,或者拒绝承认别人指出的问题,只为了能在自己存在的小环境里,感到心理上的舒服。


能虚心接受,并改正问题的人,太少了。


这种对错误的保护毫无价值,甚至还会影响你在问题中寻找机会。


我推荐过很多次的博主@硅谷王川 就说(以下这段话经过了我的编辑):


一般人看到某件事的演变趋势和自己的预测不一样,会本能产生抵触情绪,然后暗自希望这个趋势迅速扭转,符合自己 (愚蠢可笑的) 预测。


如果还不扭转,甚至差距加大,就可能开始骂娘,或者学鸵鸟,或者编故事自己欺骗自己。如果趋势稍微扭转回撤了一点点,就小人得志般地沾沾自喜。


但在这个时候,恰恰可能有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


人的本能是不想耗费成本,还能总让自己舒服。但很少有这种好事。



最后,可以给大家总结一下这篇文章:


选择一条快速发展的赛道,等待大势至,让自己光速成长;


别给自己设限,以你的勤奋、才智,成就远比你想象得大;


寻找远胜于你的高人指点,你绝对能快速成长,少走弯路;


永远要做正确的是,珍惜时间,学会有节奏和规划的人生;


如果发现自己是错的,别捍卫过去,从而丧失真正的机会。


这篇文章是我观察到的,我周围一些人的成功之道,你绝对无法完全复制,但我想一定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加油!


客户服务 400-8000-800

FESCO服务

FESCO官方

企业级需求
个人级需求

产品名称

预计人数/份数

地 区

姓 名

公 司

电 话

电子邮箱

验证码

提交

请选择产品名称

社保公积金代理

劳务派遣

岗位外包

人事档案和户口相关服务

弹性福利

工会服务

健康体检

保险保障

残保金服务

薪酬外包

外籍人服务

员工档案管理服务

HR共享服务(SSC)

政务服务

招聘服务

灵活用工/众包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

IT外包

法律咨询

员工背景调查

培训学习

其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