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何种心态来对待我们每天不得不面对的工作?

2020-08-13

来源:行走的帆

作者:行走的帆

前两天和一位朋友通电话,他提到公司老板非常喜欢稻盛和夫的管理哲学,我就突然想到自己书架上不是正好有一本放了很久但是从未读过的《干法》,也是稻盛老先生的一本代表作。


好在书也不是特别厚,于是我昨天花了两三个小时把它读完了。


读完之后有点小后悔,这么好的一本书我竟然拖到现在才读。


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启发有三点,一个是以如何的心态来看待自己正在做的工作(无论什么工作),一个是如何在工作中保持创新,最后是一个是如何把工作做到极致。


心 态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但是,实际身在每个行业中的人们,又有多少人真正发自内心喜欢自己的工作?


相信在很多人心目中,“钱多事少离家近”是理想工作的标准,还有不少人每天琢磨的是如何早日逃离现在的工作,去追求理想的诗和远方。


而稻盛认为,如果不能逃避工作,就干脆让自己爱上工作,把自己的全部感情注入到工作中去。


青年时代的稻盛也遇到过今天我们同样会遇到的问题:公司业务萧条,一起加入公司的小伙伴辞职去做了公务员。


但是,辞职没有成功的稻盛最后决定留在企业,并且首先从改变自己的“心态”做起,结果后来一步步做成了世界顶级的企业家。


热爱自己的工作和产品,需要达到什么程度呢?用稻盛的话说,就是如果你真的仔细倾听,你都能听到来自工作的好似神之声音的“产品的哭泣声”。


透过这样的语言,看得出稻盛真的是为工作付出了自己最大感情啊。


而他自己也是数十年如一日地这样践行,并最终创立成功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KDDI),还把另外一家大型企业(日航)从濒临破产的边缘拯救了回来。


我不由得想起了另外一本书《反脆弱》中讲过的一个理念:如果你无法抗拒和逃避外部因素带来的压力和消极影响,你就要学会去适应它,在这个适应过程中磨练自己的心智,最终让自己能够与它共舞。


对待工作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对我自己而言,创业快两年了,业务日趋稳定,工作内容也从一开始的每天都有新鲜感变得更加服从一种固定模式。


讲课、做项目、做顾问,越来越多的工作内容也开始有了重复。


有一段时间,我一度对这种工作模式感到有点无聊了。


但是,《干法》给了我一剂清醒剂:原来,我还没有真正达到稻盛所说的那种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工作,还没有进入到那种可以倾听“产品的声音”的境界。想到这里,我不禁直冒冷汗。


其实,我在每次讲课中接触的学员都不一样、每一个项目接触的客户也不一样、每个客户遇到的问题也不完全一样,如果我能够发自内心地去拥抱这些工作内容,就能够从每一个工作细节中发现真正的美,这样又怎会感到工作的无聊呢?


如何去拥抱和热爱自己的工作?


稻盛老先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这里列举一二:


• 全神贯注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样可以磨练自己的灵魂。


• 在工作中为自己每一次小小的成功而欣喜,要抱着一颗被感动的心,诚挚地对待生活。


• 当工作受到别人夸奖时,要诚挚地表达感谢,继而将这种喜悦当成精神食粮,让自己投入更艰苦的工作中去。


• 坚持为自己工作付出不亚于任何其他人的努力。



创 新


京瓷后来能够做到非常成功,和稻盛和夫一直坚持的工作创新是分不开的。


他的创新理念一共包括三个部分:第一是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第二是做事情要敢于跨行,第三是做同样的事情要坚持提升和精进。

 

为什么要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因为别人走过的路上机会就很有限,留不下太多有价值的东西。


而无人涉足的新路,尽管有些艰难,但是可以有很多新的发现和巨大的成果。


很多企业之所以成功,就在于敢于探索和试验自己业务发展的第二曲线,比如奈飞从DVD租赁到流媒体再到原创剧,比如阿里从黄页到电商再到云计算,都在别人未走过的路上实现了巨大的回报。


为什么做事要敢于跨行?


因为稻盛认为“外行”没有先人观念,不会拘泥于既成习俗,能够自由联想,这是做创新的最大优点。


稻盛自己大学的专业是有机化学,而后来成立京瓷之后,自己的主攻领域又是和陶瓷相关的无机化学。


日本其他很多知名公司,包括任天堂、欧姆龙、村田制作所等,其创始人一开始也和稻盛相似,当面对市场出现的机会时,勇敢地跨出自己原有擅长的专业,向新事物挑战,这才有了后面的辉煌。


第三条原则就是“日拱一卒,保持精进”。


稻盛自己就是每天在不断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他甚至认为,哪怕就是扫地这么一件小事,只要每天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加以改善,水滴石穿,一个人坚持到最后也能成为一个领域专家。


前段时间我认识的一家公司重新设计了绩效考核方式,老板要求每个人的工作要体现出创新才能够得上“优秀”绩效。


在做绩效目标讨论时,一些主管就犯了愁。他们觉得自己的平时工作事务性太强,很难说可以创新。


后来甚至有人准备因为自感无法实现创新,而放弃争取“优秀”的机会。


其实,按照稻盛的思维,创新并不在于一定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只要总不满足于现状,总想不断提升,然后每天一点的钻研创新,日进一步,都是实现“创新”的秘诀。


极 致


稻盛老先生对待工作有一个态度,就是做事要做到极致。


那么,到底什么才算到极致?


他曾经多次引用自己亲身经历的松下幸之助的演讲来加以说明。


事情的大概经过是这样的:


松下幸之助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做企业财务的需要平时在经济好的时候注重储备,这样在经济走差的时候就能自如应对。然后,现场后来就有人提问:这个道理我们都明白,但是我该怎么做才能做到经营有余裕呢?


松下幸之助当时的表情非常困惑,他沉默片刻,传递了一个信息:这个问题的答案别人给不了你,只能你自己去想。


事实确实也如此,每个人的企业遇到的情况都不一样,你自己的企业只有你自己最清楚。


做好企业的方法没有人能够教会你,必须学会自己去认真思考,而这种思考才是一切成功的开始。


我近期遇到的一个事情:在一次人力数据分析的课堂上,我讲到了人力资源效能指标,包括人均利润、人均产值等。


然后就有学员举手说,这些指标我都知道,但是到底该从哪里去找来呢?


咨询公司卖的指标收费昂贵,而老板又不愿意支付这笔费用,我到底该怎么办?


之前正好我也有一位学员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给老板的数据报告里需要呈现同样的指标。


后来我建议她从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年报里去寻找。但是,数据提交之后老板不甚满意,因为这些上市公司的体量都大过自家公司太多。


后来,她另辟奇径想到了一个方法:把同一个写字楼里、体量和公司相当的竞争对手数据给找过来。最后,几经努力,她居然把这个看似不太可能的任务完成了,最后的报告也受到了老板表扬。


很多时候我们过于依赖从外部找来一个现成的解决办法,丧失了思考的主动性,最终也无法成就一个高的目标。


一旦你有强烈的愿望去完成一项高目标,你就一定会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去寻找一切的解决办法。


如果不去想,不认真思考,不去尝试,最后就什么都实现不了。


这条原则对工作和生活大概都同样适用。


客户服务 400-8000-800

FESCO服务

FESCO官方

企业级需求
个人级需求

产品名称

预计人数/份数

地 区

姓 名

公 司

电 话

电子邮箱

验证码

提交

请选择产品名称

社保公积金代理

劳务派遣

岗位外包

人事档案和户口相关服务

弹性福利

工会服务

健康体检

保险保障

残保金服务

薪酬外包

外籍人服务

员工档案管理服务

HR共享服务(SSC)

政务服务

招聘服务

灵活用工/众包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

IT外包

法律咨询

员工背景调查

培训学习

其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