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开始成熟的3个迹象,你有吗?
2020-05-11
最近有一位读者向我抱怨:
他在职场已经工作三年,但依然感觉自己缺乏历练,总是被领导批评做事幼稚,不够成熟。 虽然他已经有了一些阅历,可依旧找不到迈向成熟的方法。 而这位读者的困扰,其实也是多数职场人,在如今所遇到的问题。 其实在职场中,真正的成熟,是由内而外所散发出的一种特质。 这种特质,跟责任相关。 可以说,一个人对待责任的态度,才决定了我们自身的成熟度。 同时,对责任的态度也分为三种层次,这也是一个人开始成熟的3个迹象: 为自己负责; 为承诺负责; 为别人负责。 敢于担当,才是我们迈向成熟的开始。 为自己负责 基于自身利益的投射 之前,有一位资深HR朋友跟我说: 在他们公司里,有很多混日子的人。 这群人,并不是新人,而是公司里的老员工。 因为他们在公司待得久了,了解规章制度中的漏洞,从而懂得找准机会挖水池摸鱼偷懒。 这种人往往在公司八面玲珑,上能拍领导马屁,下能指使新人当苦力,然后自己在中间渔翁得利。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在公司里混迹了好几年,除了学会一身世故,别的真没啥能力。 虽然他们都知道,在职场多做一些事情对自己的成长有益处。可他们身体很诚实啊,落实到行动中就是不管不顾,完全不为自己的成长负责。 我们原来总以为,一个人会随着年纪与阅历的增加,从而变得成熟。 但这种观点,显然在这里不适用。哪怕是他们有的已经30而立,有的已经结婚成家。 那些在职场偷懒耍滑的人,把自己的长远利益放之不顾的举动,真的很幼稚,完全谈不上半点成熟。 然后,在最近我听到一个消息,HR朋友的公司,因为在今年受到疫情冲击,导致业绩大幅度下滑。集团高层立刻空降了一位新领导,来公司救火收拾烂摊子。 结果,原来那些整天混日子的“老白兔”,就像撸串一样,瞬间全被撸掉。被裁员之后,那些人又开始各种扮可怜,痛诉公司无情无义。 但,这又能怪谁呢? 英国作家毛姆曾说: 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责任是最有效的方法。 在职场中,属于我们自己的责任有很多,例如: 自身的岗位职责、自身的成长规划、还有业绩指标、这些都是我们切身的利益,也是我们守住工作饭碗的根基。 而我们从幼稚迈向成熟的第一步,就是要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为自己的切身利益而负责,这才是最实际的事情。 为承诺负责 守住规则的契约精神 我在职场,也曾有过不成熟的经历,稍有不如意就特别委屈,即大家所说的玻璃心。 记得那次是运营一个项目,甲方特别胡搅蛮缠,完全不讲理。 明明是之前确认过的流程,事后对方总是翻脸不认账,还怪我们公司服务不好。同时他又总爱整一些异想天开的思路,要强加在我们的设计当中。 我当时就是看他不顺眼,感觉十分不公,有一次没忍住,就和甲方大吵一架。结果事后我被撤下项目组,由当时的项目经理去和甲方道歉。 其实当时的项目经理,也同样讨厌那位甲方,但他就可以忍辱负重,为了公司大局,接下这份责任。 就因为在初期签合同时,我们公司承诺给与客户最优质的服务体验,所以他就要对承诺负责。 经理当时的这种成熟,其实正反衬出了我的幼稚和玻璃心。 并且,在后续工作中我也发现: 有些同事,无论甲方如何刁难,他们都会不厌其烦地做好沟通和服务; 有些同事,即便是被甲方批评,他们也依旧会克制情绪,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有些同事,即便在开展项目时压力山大,但也很少听到他们抱怨; 这种职业化的体现,本质上是我们对于自己所给出的承诺,持续负责后,所达成的效果。 在我身边,也听到过许多管理者朋友吐槽。他们说老板太过于苛刻,业绩指标总是逐步增加。 但其实,并非是老板故意刁难,而是管理者这个角色就需要面对并处理各种难题。 如果问题很好解决,老板也不会找你。如果老板肯来找你,那问题就一定不好解决。 并且,在我们从员工晋升为管理者时,就等于是向老板做出了承诺,承诺我们可以承担更多事情。 这时,戒掉玻璃心,做本职工作已经不单单是个人的职业素养,而是一种守住规则的契约精神。 所以说,在工作中履行自己所做出的承诺,就是我们迈向成熟的第二步。 为别人负责 向外延伸的同理心 去年年底,我身边有位朋友打算从公司离职,当时她任职部门主管。 后来在准备提交辞职信时,她所在的部门突然接到一个重要项目,并且这个项目之前朋友就做过,比较熟悉。 这时她突然就意识到,如果自己离开了,那么对公司,对身边的同事,都会产生较大影响。而且目前接到的这个项目,后期很可能就会做不成。 当时公司领导也找到朋友,跟她说: “最近公司接了重要项目,部门离不开你,再加上你要是现在离职,拿不到年终奖也怪可惜的,为了你自己,也为了公司,你就留下来帮帮忙吧。” 其实,她完全可以拒绝直接离开。但最终,朋友为了公司和身边同事的利益,决定推迟辞职。 之后的事我们都知道了,因为疫情,很多公司开始勒紧裤腰带度日。当就业市场变得严峻,冲击的绝对是那些裸辞需要找新工作的人。 如果年前跳槽,想在年后拿到offer,绝非易事。而朋友也因为之前延迟辞职的决定,从而避开了疫情风波的冲击。 在她身上,这种为别人负责的举动,看似是一种道德层面上的奉献,但其实,却是一种对未来结果的预判能力。 也可以说,是一种前瞻式感知,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对身边人,以及未来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哈佛商学院曾提出过一个理念: “在商界,一切都是互相联系的。” 我们每个人所做的决定,与很多事情都会相互联系,就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引起连锁效应。 因此,如果在做决定时凡事只顾着自己,对身边人不管不顾,这并不是成熟的表现,而且也无法带给自己最有利的结果。 比尔·盖茨在他的《管理日志》曾写了这样一句话:“当我们帮助身边伙伴获得成功时,伙伴也会帮助我们。” 而这也正是我们迈向成熟的第三步:用换位思考的同理心,顾及到身边人的感受。 同时,用行动真正做到为别人的利益而负责,这才是最深层次的成熟。 写在最后 其实,所谓的成熟与幼稚,并不取决于阅历,也不取决于你是前浪还是后浪,只取决于我们自身的选择。 即便是那些缺少经历的“后浪”年轻人,通过扛起责任,也能变得成熟;即便是“前浪”中年人,如果习惯性逃避责任,也会变得幼稚。 在职场中,责任,权利,利益,往往是一个周期循环。 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收获权利和利益时,依旧能肩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 可以说,一位缺少担当的人,不敢担负责任的人,注定走不远。 如果在当下,你有扛起这份责任的勇气,那么在收获成熟的同时,相信权利与利益,也会给予你足够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