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群嘲的罗永浩背后 是我们最欠缺的成长
2020-04-09
来源:剑圣喵大师
作者:剑圣喵大师
4月1日晚上8点,锤子罗永浩终于也“下海”了。
在抖音三亿流量的扶持下,罗永浩成功转型成了一个带货主播。
曾经有人问罗永浩:作为曾经的偶像和互联网大佬,如今“堕落”成了主播,要不要对自己失望。
罗永浩的回答大意是:只要赚的不是脏钱,无论什么样的改变,都应该是必须的。
我在朋友圈里表达过这样的观点:人的幸福,归根结底是由主观认知所决定的。如果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我们就改变自己对环境的认知。由于人的认知是无限的,世界就是无限的。
不过,很多朋友在看了我的朋友圈后对我说。
不要强行鸡汤了,这次的罗永浩,给我们的只有失望。
为什么呢?
因为李佳琦和薇娅,人家一次带货能有十几个亿的销量,和罗永浩却只卖出了1亿多。
知乎关于罗永浩的话题下,点赞最高的回答,也全是嘲讽和失望。
老罗,真的有些江郎才尽了!
段子呢?段子在哪里?
罗永浩就是来凑热闹,捞容易赚钱的。
不尊重任何行业,职业门槛都没有。
无聊加数据造假
抖音只得到了罗老师的皮囊,没有得到他有趣的灵魂。
大众会有这样的情绪,正常吗?
当然正常。
但是,用罗永浩的首次直播的表现去对标李佳琦的数据。
那就是一个典型的认知偏差:完美主义
即,如果我们要做一个事情,那一定要做到最好。如果不是这样,那完全就不该做!
心理学家西尔维娅.哈尔克认为这样的“完美主义”,恰恰是我们走向成功,最大的障碍。
因为我们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开始就有一个非常好的外部数据的。
李佳琦走上销售这条路,已经是十多年了。
最早他是在南昌商场里的欧莱雅柜台里做导购。
可以肯定的是,他前三年的销售能力和业绩,肯定是不可能比罗永浩好的。
但李佳琦选择了坚持直播。
之前,李佳琦和另外的几个同事被老板选中参加网络直播项目。
根据老板回忆,项目结束后,只有李佳琦留下了。
但李佳琦却不是这里面表现最出色的那个。
因为其他同事都认为,直播这件事,不仅累人,而且充满挑战,收益未知。
继续留在线下专柜,维持一个月几万的收入不是更好。
只有李佳琦在风险项目和舒适区中,选择了勇往直前。
所以,李佳琦今天直播间里激情洋溢的口才,肯定不是一天练就的。
他十几亿的直播销量里,也肯定有背后成熟团队的大力支持。
那么,用罗永浩去对标李佳琦,就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认知错误。
有一件事很有趣,罗永浩很多关于努力的名言,都无意中和心理学中,有关努力的理论暗合。
比如,罗永浩就认为,坏人往往比好人要更自律和努力。
充分考虑自己的主观感受,不是粉丝对自己的评价。
充分考虑自己持续努力的可能性,较少考虑当前情况的优劣得失。
罗永浩的这句:但重要的不是我将来能不能又做出让你佩服的事,而是你要有自己的......你懂的。
罗永浩没说的那个词,我想应该就是:主观判断。
而西尔维娅.哈尔克是这么说的:
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努力者,你要减少外部关注,增加内部关注。
比起理想主义,要更重视自己的内部需求。
你要将注意力放在做一件事的感受上,让自己沉浸其中,而不是一味追求,做一件事可以立即实现一个很好的结果。
对自己负责,给生活一个积极的反馈,继而从生活的“受害者”角色里跳出来。
所以,罗永浩哪怕真的做直播失败了,他这次所谓的跨圈尝试,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的思考,将会是无价的。
国内当代很多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都有一个问题。
他们每天输入大量信息,却不愿意去亲身实践,最后困在了“自我怀疑”的思维怪圈里,永远无法挣脱。
古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现在的人,他们每天输入信息后,确实会思考,这倒是让他们不迷惘。
但是他们却不能在思考以后实践。
最后,他们的整个人生进程就陷入了困境。
程子云: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如果你博学、审问、慎思、明辨都做了,却不笃行,会怎么样呢?
你会陷入和自我的无尽抗争之中。
青青女神最近就因为单位里的事,陷入到了无尽的自我情绪折磨里。
说实话,我几次想微信屏蔽她了。
毕竟她晚上睡觉前,总喜欢来和我“讨论人性”。
原本青青女神是单位的业务骨干,讲课幽默,深受学生爱戴,并多次获奖。
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是不被领导待见。
原本该她担任专业上的负责人,领导却临时从外面引进个教授,骑在她头上。
后来这教授到了退休的年龄,青青女神该熬到上位了吧。
领导又提拔了一个工作资历比她低,能力各方面平庸的人。
而领导做这件事时,压根没找她谈话,直接就任命了。
眼看出头遥遥无期,青青女神陷入无尽的恶性情绪循环之中。
不断责怪自己,接着不断安慰自己,但最终还是无法原谅自己。
一会她觉得自己过于信任别人导致;
一会她又觉得自己太热爱工作导致;
一会她又觉得是自己站错队导致。
甚至,她有时还觉得是自己不够狠导致。
这些思维一到晚上就一发不可收拾,我就成了她乱七八糟想法的最佳倾诉者。
我深深的感受她,不断试着挣脱,却又逐步深陷其中。越是找出正确答案,就越是无法让自己平静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她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无法接受自己。
她网上看了什么文章,总是认为,是在评论她的处境。
这就是在说我啊!
但这个归因用不了几天就会被推翻,她又再次陷入迷惘之中。
其实,这个时候她最该做的是什么?
停止思考,换个方向,行动起来!
你们知道吗?
一个人某个阶段的失败,其实并不可怕。
但一个人由于这个失败,导致对自己能力的失望,继而不敢再尝试任何事。
这才是真正的失败。
一个人在失败时,最要保住的,不是地位、金钱、名誉。
而是他觉得自己还能再战的信念。
说句实话,有些事如果光靠想,是有可能一辈子都想不明白的。
这个时候你偏执地想,要么是生活打败了你,要么是你打败了你自己。
这场战争,你这个主体都是只会输,不会赢。
你必须去做另外的事,跳出你当前的思维惯性。
才能以一种更全面的认知,去理解你现在的处境。
如果青青女神愿意去尝试下B站直播讲课。
成功了,她会找到新的自我支撑点。
失败了,她会知道自己讲课是否真的还有进步空间。
但无论再失败,坚持下去就能比很多人强。
就能挽回自己逐渐失去的自信心。
可是她不愿意,因为她觉得,她不是我这样的人,她做不到。
可是你都不做,你为什么觉得自己做不到呢?
所以这样的你,才被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不是吗?
罗永浩在直播后,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但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件事,完成了思想上的某种转变和认识。
即“刮掉胡子,我们还是可以继续上路。”

可以说,光有这个收获,对一个努力者,就已经足够的。
这就是“笃行”的好处,它能保证你永远有“锋芒上路,永远热感,永远热泪盈眶”的动力。
而思考,大概率会阻止你做某件事。
你必须明白,人的内心深处是真的不想动的。
你的思考会不经意间,为“留在原地”这个选择提供论点。
屡战屡败不可怕,屡败却屡战,这就是人最稀缺的能力之一。
所以,我觉得罗永浩不应该被嘲笑。
他和我们一样都还年轻,都还有无限可能。
除非你总拿他和李佳琦比,就像你总拿自己和业界大神去比。
那永远不会开始的你,自然就没有任何可能,不是吗?
总结,我们做一件事,不是为了要有个完美的结果。
而是为了彻底打败“自我怀疑”和“脆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