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转行HR,5年做到HRD:你和牛人之间,只差一个老板思维

2019-05-31

来源:环球人力资源智库(ID:ghrlib)

作者:丁路遥

周末,参加了一次人力资源朋友圈里的聚会,大家不约而同聊起了一个主题:


那就是不少从事HR的同行其实都是跨专业或者转行来的。


其中有位目前在某科技公司任职的F总,分享他自己的转型经历:


大学工科背景,干了多年产品销售。


直到30岁才转行做HR,五年多时间做到了HRD。


这让我们一群人既吃惊又佩服,问他如何做到的?


他说:


其实任何一个职业想入门都不难,你学得深入、做得专业,自然是专家;


你不求甚解、得过且过,那就只能一直在“打杂”的边缘。



HR入门虽易

资深却难


我们都知道,任何事情入门都容易,但想要做好做精就很难了。


即便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也是一种不简单。


例如写作小学生就可以,但要能写出一篇有内涵、有条理、有感情的好文章却很难。


用词妥当,修辞正确,合乎逻辑,文情并茂等,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成的。


同理,做HR也是如此。


在现有的HR从业者中,非科班出身的人比比皆是。


公司里似乎很多岗位的人,在没有任何专业经验的情况下也能够轻而易举地转型做HR,例如前台、文秘、部门助理等。


而转行做HR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


有人觉得HR工作轻松,能够避免996;


有人觉得HR掌握了员工的“生杀大权”,很有面子;


还有的是因为老板不想花钱请个专业HR,于是兼着做了HR……


可见,无论是从专业分布还是从转行原因来看,转型做HR一点都不难。


但要想成为一名对组织有贡献价值的资深HR却很难。


除了专业的资深程度,还有三个重要的原因:


1、你需要懂战略


要实现人力资源的价值,我们就必须了解股东的期望和客户的价值主张;


理解公司的战略规划和发展路径;


制定符合公司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执行与企业战略和价值观相匹配的人才招募、使用、培养与激励等政策。


2、你需要懂业务


不懂公司业务的HR,就像人闯进迷宫里,两眼一摸黑,到处乱走乱闯,始终走不出迷宫。


特别是在HRBP广泛应用的今天,懂业务实际上是要求HR不仅要专注于六大模块内的东西。


更要明白,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直接创造利润的业务部门,从而更好地达成组织的绩效目标。


3、你需要懂人性


HR的工作都是与人打交道,如果不懂人性,那就一定是在对抗人性。


人力资源部不仅仅是管理部门,每一位HR都要具备接地气、抗击打的能力。


识人性,懂人性,并且运用好人性,有着能打动每一个员工心灵的真诚,这才是出色的HR。



非科班出身的HR

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在与那位30岁才转行做HR、五年时间就做到HRD的F总聊天的过程中,确实学习到了很多。


以下总结了他转型成功的几点经验:


1、运用好过往职业的资源


F总是做销售出身的,在30岁以前的业务经历,让他积累了许多行业资源、人脉资源、项目案例的资源。


F给我说了一段当年的故事:


刚开始转型做HR的时候我都没有注意到自己独特的优势。


直到某次老板让我负责给业务团队做培训,讲课的时候需要结合一些案例展开。


我就想到自己以前做过许多类似的项目并且都形成文字保存了下来。


所以我就很有信心,算是现身说法给员工去讲了,效果真的不错,得到了业务部和老板的好评。


2、更加注重系统性学习


由于非科班背景,F总向我坦言自己转型成功的背后是这些年付出了远多于他那些科班HR同事们的努力。


首先是人力资源专业知识的学习。


利用业余时间他陆续考出人力资源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等证书,掌握了HR岗位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


同时还经常参加各种专业论坛及实操技能培训班。


其次是重视各项软技能的学习。


这些技能包括沟通技巧、公文写作、办公软件、逻辑思维、时间管理等。


它们与HR专业技能相辅相成,构成了HR的综合能力。


最后是在具体项目中学习成长。


F总延续了过去做销售的风格,转型HR以后不断参与或负责一些重要的项目。


在项目实践中收集资源、整理学习、总结时间、分享输出、反思重构等。


既培养了组织与领导能力,又实现了在专业领域的快速突破。


3、能够站在老板的角度考虑问题


F总能够在转型后的五年就做到HRD,这已远远超过了普通HR晋升的速度。


他告诉我,阿里巴巴的彭蕾是他的榜样。


因为彭蕾非业务出身、也非技术出身,却成为了国内的HR一姐。


要想做到HRD这个级别,必须学会放高一个格局去思考问题:


假如我是公司老板,会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刘强东曾说:


我需要高管想的是如何完成目标,而不是否定目标。


你可以认为这是老板的霸道。


但至少说明了一点,HR若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走进老板的心智。



非科班转型做HR

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当然,有励志故事,也有困扰。


同样是转行,有很多HR朋友却并不顺利。


有位M女士说:


自己从行政转做HR好多年了。


但感觉每天的工作就是做着大量琐碎不起眼的事情。


有时还卖力不讨好,感觉HR这个职业可替代性很高。


听她这么讲,HR的工作似乎确实没什么价值。


但如果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到底是HR没前途还是你把HR做成了没前途?


对于非科班转型做HR的从业者来说,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非常重要。


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努力,才能将自己的价值做到最大化。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规划呢?


1、盘点自己的现状


了解自己一定离不开内外部分析,这里可以通过SWOT工具来开展盘点(见下图)

image.png

(1)内部因素:


包括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知识能力、价值观等。


例如有些人不爱说话、情商不高,然后去做HR招聘,不经过专业训练往往就很难做好。


对内部因素的分析,可以借助专业的职业测评工具,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MBTI性格测评等。


(2)外部因素:


包括公司情况、行业情况分析等。


例如有人一直在制造业工作,想要跳槽到互联网公司做HR,就很难有面试机会,因为行业跨度比较大。


对外部因素的分析,可以借助你的人脉资源及各种信息网络进行充分了解。


2、了解人力资源的发展通道


一般来说,传统HR的职业发展有三大方向:


一是做HR某方面的专家。


然后沿着助理→专员→高级专员→资深专员→专家→高级专家的方向发展;


二是做HR的整体管理。


然后沿着助理→专员→主管→经理→总监→分管副总的方向发展(三支柱体系的公司可以有独立的设计通道);


三是向其他HR业务方向发展。


如专业猎头、专业讲师、管理顾问、专栏作者等。


其实人力资源各通道并非泾渭分明,不管从事哪一个方向,都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


至于前景如何,关键取决于你做得怎么样。


3、锚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职业目标可以有短期(1-2年)、中期(2-5年)、长期之分(5年以上)。


这些目标首先应当符合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


同时与你进入HR后的年龄阶段、期望职位、应用技能水平、工作设定等要素相配称。


虽说计划不如变化快,但只要按照锚定的目标一步步走下去,努力提升自己,相信成功的几率一定很大。


我们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周期大约会有30-40年。


在30岁之前,都可以作为职业发展的探索期。


我们应该在这个时期想清楚,自己是不是要往HR方向发展。



写在最后


30岁从销售转行,然后5年就做到了HRD。


相信这样的成功转型与蜕变,靠的就是对HR这份职业的领悟以及不断的坚持学习。


正所谓:


“做一行,像一行;做一行,爱一行”。


在这个时代,如果要让别人认可你,那就先努力让自己变成珍珠吧。


优秀人才,是每个企业都希望招揽进来的。


但即便可以顺利招到优秀人才,企业内部的人才管理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所以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才能在企业中建立合适的人才体系,真正实现人才管理的价值呢?


客户服务 400-8000-800

FESCO服务

FESCO官方

企业级需求
个人级需求

产品名称

预计人数/份数

地 区

姓 名

公 司

电 话

电子邮箱

验证码

提交

请选择产品名称

社保公积金代理

劳务派遣

岗位外包

人事档案和户口相关服务

弹性福利

工会服务

健康体检

保险保障

残保金服务

薪酬外包

外籍人服务

员工档案管理服务

HR共享服务(SSC)

政务服务

招聘服务

灵活用工/众包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

IT外包

法律咨询

员工背景调查

培训学习

其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