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极致的自律,是活出节奏感

2018-10-11

来源:Kris在路上(krisgtd)

作者:Kris

01.gif


最近我一直在看美剧《我们这一天》,已经是刷第二遍,而这一次复习,我主要在集中看其中的一个人物,那个黑人Randal。在我看来,他就是一个在生活和工作上极其有节奏感的人:


Randal在自己的家里,已经晚上十点多了,他在家里的跑步机上跑步。然后他老婆就过来了,说“你今天早上不是4点钟就起来了吗?”


然后Randal继续跑步,一边跑一边看旁边支架上的Ipad,上面是他工作领域的新闻。


再往后看,我才了解到,Randal每天都会跑步,通常跑步是在早上5、6点就起床,而那一天,因为有其他安排,4点钟就去公司了,打乱了他的跑步计划,所以才临时调整到晚上来跑。


而高强度的工作下,Randal把跑步作为自己调节状态的最重要的方式,包括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


我最近也在对自己做反思,因为工作确实太忙,也需要承担很多家庭的责任,导致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运动了,但是扪心自问:


真的是完全一点时间都没有吗?不运动,就真的能把时间节省出来吗?


大家一定也看到过很多商业大佬们的时间表,即使他们工作如此之忙,但也一定会抽出时间来运动,冥想,放空自己。


把生活过得张弛有度,保持适当的节奏感,才能获得更高的生活效率和人生体验。


02.jpg

什么是节奏感?

我们还是给节奏感做一个定义,我理解的节奏感是指:“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对自己具有掌控力的状态。”


核心关键,就是掌控力。


我再出去一个关于自我成长的公式,这个公式很好的阐释了我们在学习中的节奏感:


成长=压力+休息。


压力太大、休息太少,人会被击垮;压力不够、而休息太多,人就会自满而停滞不前。


我们现在来看刚开始提到的那两种学习的状态,其实就是一种压力太大,一种休息太多,而压力和休息没有做好合适的配比,节奏感被打破,导致成长停滞,陷入自我质疑和焦虑。


而真正的学习高手,都是那些对自己的行为有掌控力和节奏感的人。


我曾经一度很喜欢跑步,而我当年在训练准备马拉松的时候,其实做了一个特别复杂且高强度的训练计划,当时把这个计划给一个跑步的前辈看,希望获得一些建议。


而前辈看完之后,给了我两个字“减量”。


什么意思呢,就是我说自己加的跑量太大了,我刚开始还不太认可,觉得时间剩下的不多了,就是得加强练习。但跑了一周之后,我就理解了前辈的意思,因为跑步这件事其实和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是一个道理,需要一种节奏感。


一味的狂飙猛进,很容易把自己的一口气给练没了。


后来,我重新把村上春树那本书《当我跑步时,我在想些什么》捡起来,开始学习村上春树那种细水长流,始终不乱方寸的生活方式,逐渐调整自己的跑步计划,以及生活状态,才慢慢从中找到了生活的节奏感。


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村上春树每天都坚持跑步。于他而言,


“每天五六个小时枯坐在书桌前,孑然一人面对着电脑显示屏,集中心力,搭建起一个个故事,那需要非同寻常的体力。”


通过跑步,获得了身体的强韧和心灵的强韧。


再回到我们对于节奏感的那个公式上:寻找自己的节奏感,其实是一种寻找动态平衡的过程。


有时候,学的太猛了,有的时候堕落的太厉害了,但这些对于人体技能来说,都是最正常不过的状态起伏。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压力与休息的连接点,允许高低起伏,但绝不能变成一潭死水。


好,讲完定义,我们来说说WHY的问题。


03.jpg

为什么要保持节奏感?

说原因,其实就是在说节奏感的好处。有哪些呢?


我来列举核心的几个点:


01 保持节奏感,是发挥体能优势的基础。

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总觉得学习这件事拼的是智力,但是工作之后发现,学习其实拼的是体力。


我在参加一些集团大型会议后,对我触动最大的一点,就是:


领导们体力太好了。


要知道,这些领导们都已经是60岁左右的人,但是每次开党组会、董事会,发现他们思维活跃度极高,感觉似乎永远都不知疲倦。上周我们给董事长汇报的时候,轮到我们的议题的时候,都已经是下午1点了,领导们一直没吃饭,但依然精神抖擞。


这种工作强度,体力绝对是基础前提。


后来和他们的秘书们交流,才发现,原来领导们有他们一整套的作息规律,几乎每个领导都由他固定的运动和休息习惯。


比如我们某大领导,坚持每天游泳半个小时;比如其中一位副总,每天跑步出差都要带上自己的跑步装备;前两天我发现微信运动的步数排行,我们副总一直在第一,然后翻他的朋友圈才知道,他现在主要在海外常驻,每天都要跑步十公里。


节奏感这件事,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我们的身体机能可以支撑我们来实现对生活的掌控,一旦身体出了问题,节奏感天然就会被打破。


02 节奏感,可以提升自己的反脆弱能力。

最近思考很多的一个词,是反脆弱。


所谓反脆弱,就是在不确定性中获益。


那么怎么理解反脆弱呢?


具体到我们的节奏感部分,就是: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反脆弱”系统。


我们在经历各种不确定性的痛苦和折磨之后,如果能快速恢复过来,就是反脆弱,会变得更强大;反之,如果无法恢复,就相当于练废了。


而那些强大的人,总是能够在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时候,依然获得收益的人。就是因为他不会因为各种不确定的打击乱了方寸,坏了节奏。


用金庸先生《倚天屠龙记》里的话就是说:


他强任他强,清风抚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03 节奏感,帮我们参透学习这件事。

米哈尔教授在心流研究中,其实就有类似的观点。任何学习和创造性活动,通常都会有三个步骤,而这三个步骤就是一种节奏感。


哪三步呢?

沉浸。完全集中注意力,把自己沉浸在你正在研究的这个内容之中;这个过程,也是我们所说的专注的过程。


孵化。专门有一个休息和恢复的时间段,在此期间完全不想那个研究内容;孵化其实更像是一种沉淀,在某个问题上始终没有找到答案,不着急,可以适当的放下,用于休息和恢复,不要觉得休息了,停下来了是一种罪恶,其实是对于自己研究的一种补给。


洞见。也就是新想法出现的尤里卡时刻。尤里卡这个词是来源于古希腊语,意思是“终于找到办法了”,那我们的学习过程其实也是在寻找一种尤里卡时刻。


03.jpg

如何保持节奏感?

好,讲完原因之后,我们来说how,如何才能建立自己的节奏感。


这一部分,我希望把步骤说的更加具有操作性,而撇开所谓的基础理论,因为我在建立自己节奏感习惯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就是从一项改变入手,逐步扩大自己的优秀习惯圈,远比一下子全面铺开效果要好的多。


所以,接下来的how的步骤,将会相对具体,大家可以挑选其中1-2项,从明天开始就试着去执行,相信我。所有一项微小的改变能够成功,那么会有越来越多正面的变化等着你。


好,接下来,我将会按照一天24小时的时间线,来为大家提供一些建立节奏感的方法:

1、每周选择一天早睡早起。

为什么不是每天都早睡早起呢?当然如果可以做到,那最好,但我相信现代人,能够做到的极少,包括我自己。


但是,我强烈推荐大家,能够每周至少选择一天早睡早起。因为这会给你一种强烈的对比感,对比早睡与晚睡之后,你的精力差距到底有多大,相信我,这种巨大的差距会吸引着你尽快增加早睡早起的天数的。


2、早起之后,上班之前,为你的爱人或者伴侣或者亲人,做一件小事。

其实,就是在建立仪式感是构建自己学习节奏感的利器。


可以简单到只是倒一杯水,帮他挤一点牙膏,不要觉得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当我们处理好与最亲密的人之间的关系时,更有助于我们专注于自身节奏感的建立。


3、给自己的通勤路上确定一项固定的习惯。

我们喜欢说,上下班路上是碎片化时间,但其实现在对于很多人来说,一天的平均通勤时间都大于一个小时。


一个小时啊,如果足够专注,利用的好,可不是所谓的碎片化时间。我的通勤时间,会不定期地更新自己的行为习惯。


但我特别不建议,去看碎片化新闻与视频,比如抖音,比如快手等等,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会把我们美好的晨间时光变得更加支离破碎。


4、单纯的享用美好早餐。

请不刷手机地吃一顿早餐。听上去很简单,但真的心无旁骛的吃饭是一件单纯又美好的事情。


5、列出一天的计划。

无论是工作和学习,一天的开始,一定要给自己列出计划。请注意,有节奏感,意味着你要给自己设置一段全力冲刺的时间,比如上午9点到12点,至少要有1个半小时是全情投入到某项工作或项目之中的。包括我们上周提到的多任务和单任务操作的问题,要一并考虑。


6、如果真的没办法专注,试试番茄工作法吧。

之前我曾经简单提到过番茄工作法,这个工具在我状态好的时候,是一个鸡肋,但是在状态差的时候,真的可以辅助我获得更好的专注力。


比如,最近,因为几个工作并行处理,很容易就会出现分心的状态,打破自己的节奏,所以,我又把自己的番茄工作法用起来了了,效果非常好。


而番茄工作法本身就是一种节奏感的设置,专注25分钟之后休息5分钟。


7、保持午间小憩的习惯,但可以偶尔打破

中午如果可以,尽量能够休息一会儿,无论是学生或者是上班族,吃完午饭休息一会,非常有助于下午精力的恢复。


但为什么要说可以偶尔打破呢?


以我自己为例,因为上班族的时间相对来说是比较不自由的,但是总会有一些个人事务需要处理,比如我们要去开发票,交罚款,理发等等,我通常会把这些琐事选择某个中午去把它搞定。


这些琐事看起来很简单琐碎,但是如果一直拖着不做,就会让我们很困扰,节奏感也会被打破,所以,中午要休息,但也可以适当地利用起来做点事情。千万不要用没时间来做借口,中午的时间稍微抽出一点来,其实会有很大的作用的。


8、买一个2L的凉水杯。

这是我最近干的一件事。不到50块钱买了一个2L的杯子,一方面喝水量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会有那种小确幸的感觉。


这里的凉水杯,其实只是一个狭义的指代,我们还可以换成买个自己喜欢的笔记本,一只钢笔,或者一个新键盘,新鼠标,这些小物件虽然花不了多少钱,但却能给我们带来对工作和学习本身的愉悦度。


9、下班前,用5分钟复盘一天的工作。

复盘这件事真的非常重要。


其实,把自己这一天做了什么,没做什么,梳理一遍,并不会花太多时间,5分钟就足够了。但是对我们自己的学习和工作非常有意义。


做的好与不好,自己心里要很清楚,好的总结经验,坏的总结教训,然后做相应的调整,让自己的节奏能够回到一个正轨上。


10、给自己每天一段独处的时光。

前段时间看到一句话描述宝妈们的状态,说的特别扎心,叫“我熬的不是夜,我熬得是自由。”


确实如此,到了晚上,孩子们终于睡了,就觉得特别希望能够有一个自我独处的时光,感觉那个时候自己才是自由的。


但说实话,回头看那些熬夜的时光,并没有多么自由的感觉。


因为那种刷手机看起来是在独处,但本质上是被那些繁杂的信息占据了。


而最好的独处时光,其实是冥想。


包括读书后的冥想,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冥想,人生意义的冥想,等等。这一部分,建议大家可以重新复习之前我提到的正念的修行,去感知当下,去反思自己的状态。


我很喜欢拿比尔盖茨的例子来讲节奏感。比尔盖茨每一年都会挑选自己在这一年读到的5本年度书籍,当然他的读书量远不止5本而已。而他读书的时间除了平时以外,会专门在每一年拿出一段时间闭门学习和读书,放下微软运营的事务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研究之中,这本身就是一种压力与休息之间的完美衔接,也是我们所说的节奏感。


05.jpg

请写下你接下来希望改变或者调整的一个微习惯,开始掌控你的节奏生活吧!



作者:Kris ,公众号:Kris在路上(ID:krisgtd),85后/二胎爸爸/会计博士/500强央企/马拉松跑者,3年陪孩子读了300本书/半年10个500强offer/2个月考博/1个月瘦20斤。个人微信:ursosonice5,欢迎来撩

客户服务 400-8000-800

FESCO服务

FESCO官方

企业级需求
个人级需求

产品名称

预计人数/份数

地 区

姓 名

公 司

电 话

电子邮箱

验证码

提交

请选择产品名称

社保公积金代理

劳务派遣

岗位外包

人事档案和户口相关服务

弹性福利

工会服务

健康体检

保险保障

残保金服务

薪酬外包

外籍人服务

员工档案管理服务

HR共享服务(SSC)

政务服务

招聘服务

灵活用工/众包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

IT外包

法律咨询

员工背景调查

培训学习

其他服务